快轉到主要內容
  1. 『人類健康計劃』項目網誌/

病始於腸——希波克拉底

方法論 系統療法 整合療法 第一性原理
 Author
『人類健康計劃』SMD應用與生態建設
目錄

前言
#

  1. SMD:SMD是「Systemic Medicine Doctor」和域名「SM.Doctor」的縮寫,中文翻譯為「系統療法」或「系統醫療」。
  2. SMD核心理念:健康的第一性原理、健康系統工程方法論、醫養一體化療法。
  3. SMD療法特點:中醫療法、西醫療法、心理療法與自然療法的有機融合。
  4. SMD循證醫學:讓案例説話,讓效果證明,基於SMD方法論的案例分析、方案制定與療效驗證之醫學閉環體系。
  5. 人類健康計劃:基於SMD方法論的整體健康項目。

希波克拉底為何說「所有疾病始於腸道」?

希波克拉底於西元前3世紀提出的論斷——「所有疾病始於腸道」(“All disease begins in the gut”)——看似絕對,但現代科學逐步驗證其深刻洞見。以下是此觀點的核心依據及當代科學解釋:

🛡️ 一、腸道作為免疫與防禦的核心
#

  1. 免疫系統主要戰場
    • 人體70-80%的免疫細胞分布於腸道及周邊,形成「腸道相關淋巴組織」(GALT),是抵禦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
    • 若腸黏膜屏障受損(如「腸漏症」或通透性增加),毒素(如細菌內毒素LPS)和未消化食物顆粒將滲入血液,引發全身慢性炎症,進而導致肥胖、糖尿病、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

🦠 二、腸道微生物群的樞紐作用
#

  1. 微生物與健康的共生關係
    • 腸道微生物總數達百萬億級,基因總量是人類基因組的360倍,主導消化、維生素合成、解毒等關鍵生理過程。
    • 菌群失衡(如厚壁菌門/擬桿菌門比例異常)與肥胖、第二型糖尿病、過敏、憂鬱症密切相關。
  2. 「微生物-腸-腦軸」的影響
    • 腸道被稱為「第二大腦」,含1億個神經元,製造人體90%的血清素(調節情緒的關鍵神經遞質)。菌群失調可能引發焦慮、憂鬱、自閉症類群障礙。

🔥 三、腸道是慢性炎症的源頭
#

  1. 內毒素血症與代謝疾病
    • 高脂高糖飲食、抗生素濫用等因素破壞菌群平衡,導致革蘭氏陰性菌釋放的脂多糖(LPS)進入血液,引發「代謝性內毒素血症」。此種慢性低度炎症是胰島素阻抗、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礎。

🍔 四、現代生活方式加劇腸道損傷
#

希波克拉底的預見性體現在對現代社會腸道威脅的警示:

  1. 飲食與藥物
    • 抗生素:滅殺有益菌,破壞菌群多樣性。
    • 超加工食品:高糖、低纖維飲食助長致病菌繁殖,減少抗炎物質短鏈脂肪酸(SCFA)的生成。
  2. 環境與行為
    • 過度清潔:減少微生物接觸,削弱免疫系統訓練。
    • 剖腹產/配方奶粉餵養:影響嬰兒菌群定植,增加過敏及肥胖風險。
    • 慢性壓力/睡眠障礙:擾亂腸腦軸,惡化腸道通透性。

⚖️ 五、希波克拉底論斷的當代修正
#

  • 非絕對但適用廣泛:急性感染或創傷等疾病未必始於腸道,但超過90%的慢性病(如代謝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精神疾病)與腸道健康直接相關。
  • 「健康始於腸道」的逆向邏輯:修復腸道(如高纖飲食、補充益生菌、攝取抗炎食物)可逆轉部分慢性病,證實腸道是健康的根基。

💎 結論
#

希波克拉底的千年洞見至今仍具生命力,核心在於揭示腸道作為「免疫-微生物-神經」網絡的交叉樞紐地位。透過調整飲食(增加纖維與發酵食品)、減輕壓力、慎用抗生素等策略,現代人可主動守護此健康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