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轉到主要內容
  1. 『人類健康計劃』項目白皮書 /

SMD循證醫學

循證醫學 整合療法 系統療法
人類健康計劃
作者
人類健康計劃
SMD循證醫學理論與應用
目錄

前言
#

  1. SMD 是「Systemic Medicine Doctor」和網域名稱「SM.Doctor」的簡寫,中文翻譯為「系統醫療」。
  2. SMD核心理念:健康的第一性原理、健康系統工程方法論、醫養一體化療法。
  3. SMD療法特點:中西醫療法、心理療法與自然療法的有機融合。
  4. SMD循證醫學:基於SMD方法論的案例分析、方案制定與療效驗證之醫學閉環體系。
  5. 人類健康計劃:基於SMD方法論的整體健康項目。

一、什麼是循證醫學?
#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一種以科學證據為核心的臨床醫學實踐方法,強調在醫療決策中將最佳研究證據醫生臨床經驗患者個體需求與價值觀三者結合, 以提高診療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其核心理念是“用證據說話”,而非僅依賴傳統經驗或個人直覺。循證醫學正在成為現代醫學的哲學方法論基石,其本質是以患者為中心的科學決策模式。 它並非否定經驗,而是通過整合證據、經驗和患者需求,推動醫療實踐從“經驗驅動”轉向“證據驅動”,最終實現更安全、有效、人性化的醫療服務。

    1. 循證醫學的核心要素
    #

      (1) 最佳研究證據

      • 來源於高質量臨床研究(如隨機對照試驗、系統評價、Meta分析等),需滿足科學性和可靠性。
      • 證據等級金字塔:最高級別為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最低為專家意見(例如Cochrane協作網的研究)。

      (2) 醫生臨床經驗

      • 結合醫生的專業技能和對患者病情的判斷,避免機械套用證據。
      • 例如:針對罕見病或複雜病例時,需依賴經驗調整治療方案。

      (3) 患者個體化需求

      • 尊重患者的價值觀、意願及經濟狀況,共同制定診療方案。
      • 例如:癌症患者可能選擇生存質量優先而非激進治療。

    2. 循證醫學的實踐步驟
    #

      (1) 提出臨床問題

      • 將臨床問題轉化為可檢索的PICO格式:
        • P(Patient/Problem):患者特徵
        • I(Intervention):干預措施
        • C(Comparison):對照措施
        • O(Outcome):結局指標

      示例:“高血壓患者(P)服用A藥(I)相比B藥(C),能否更有效降低心梗風險(O)?”

      (2) 檢索最佳證據

      • 優先使用權威數據庫(如PubMed、Cochrane Library、UpToDate),篩選高質量研究。

      (3) 嚴格評價證據

      • 評估研究的真實性、重要性和適用性(如樣本量、偏倚風險、統計學意義)。

      (4) 應用證據到臨床

      • 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和醫生經驗,制定個體化方案。
      • 例如:根據患者肝腎功能調整藥物劑量。

      (5) 評估實踐效果

      • 追蹤患者治療結果,優化後續決策。

    3. 循證醫學與傳統醫學的區別
    #

      維度傳統醫學循證醫學
      決策依據個人經驗、教科書、專家意見系統性研究證據 + 經驗 + 患者需求
      證據質量可能受主觀影響強調證據分級(如牛津證據分級)
      患者角色被動接受治療參與共同決策
      適用性依賴醫生水平,可能不一致標準化流程,減少個體差異

    4. 循證醫學的優缺點
    #

      (1) 優點
      #

      • 提高診療的科學性和透明度,減少主觀偏差。
      • 推動醫學研究轉化為臨床實踐(如推廣有效療法,淘汰無效手段)。
      • 優化醫療資源分配(例如通過證據避免過度檢查)。

      (2) 局限性
      #

      • 證據滯後性:新療法可能缺乏長期數據支持。
      • 個體差異挑戰:群體研究結論不一定適用於所有患者。
      • 證據被濫用風險:忽視臨床經驗可能導致機械執行指南。

    5. 應用領域舉例
    #

      (1) 臨床指南制定

      • WHO指南推薦糖皮質激素用於新冠重症患者,即基於多項RCT證據。

      (2) 公共衛生政策

      • 通過Meta分析證明HPV疫苗可降低宮頸癌發病率,推動全民接種。

      (3) 患者教育

      • 用簡明證據解釋“抗生素濫用危害”,促進合理用藥。

    6. 經典案例
    #

    激素替代療法的爭議

    • 早期觀點:更年期女性使用激素替代療法(HRT)可預防心臟病(基於觀察性研究)。
    • 循證修正:2002年WHI隨機對照試驗證明HRT增加乳腺癌和血栓風險,推翻傳統認知。
    • 結果:臨床指南全面修訂,強調個體化評估。

二、循證的本質
#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中的“循證”,字面意思是“遵循證據”,具體指在醫學實踐中以科學、系統、高質量的研究證據為核心依據,結合醫生的臨床經驗和患者的個體需求, 制定醫療決策。“循證”的本質是用科學方法篩選最佳證據,指導臨床決策,避免“想當然”或“經驗主義”,是現代醫學邁向精準化、規範化的核心方法論。

    1. 深入解釋“循證”的3層含義:
    #

      (1) 證據的科學性

      “證”不是個人經驗或傳統做法,而是通過嚴格科研方法(如隨機對照試驗、系統評價、Meta分析)獲得的可靠數據,並按照證據等級(如牛津證據分級)進行評價和篩選。

      (2) 證據的動態性

      隨着新研究的發表,證據庫持續更新,醫生需跟蹤最新成果(如通過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數據庫),避免依賴過時結論。

      (3) 證據的整合性

      單純依賴證據不夠,必須結合:

      • 醫生經驗:判斷證據的適用場景;
      • 患者價值觀:尊重患者對治療風險和獲益的偏好。

    2. 對比傳統醫學模式
    #

    • 傳統模式:依賴醫生個人經驗、教科書或權威觀點,可能受主觀性影響。
    • 循證模式:通過證據標準化醫療行為,減少盲目性和個體差異,提高治療有效性和安全性。

    3. 典型案例
    #

    例如,過去認為“激素替代療法”可廣泛預防女性心血管疾病,但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如WHI研究)發現其風險大於獲益,促使指南修訂——這正是“循證”的體現。

三、什麼是SMD循證醫學?
#

SMD循證醫學(SMD Evidence-based Medicine)是以SMD方法論(健康的第一性原理哲學/健康系統工程方法論/醫養一體化療法)分析療愈案例並制定療愈方案與獲取反饋的醫學。